热搜: 发光字  喷绘  软膜灯箱  pvc字  迷你字  喷绘布  广告安装  玻璃  发光字安装  三面翻广告牌 

杭州十竹斋木板水印:绝美的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

   日期:2020-10-29     来源:互联网     浏览:1665    


木版水印常被看作是古代独一无二的印刷术,它可静观宇宙,又可格心成物,字与画共同复印出了一幅相似的生活场景。透过纸张的缝隙,不管是寻常老百姓还是传统文人,他们都在这方小小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抚慰。


公元824年12月,杭州城里寒冷而萧索,一骑快马直奔刺史府邸,信使为在任刺史的白居易送来好友元稹的信。信上说,元稹为白居易编辑的书《白氏长庆集》已经完成。“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


模勒,就是雕版印刷。


鲁迅评价《十竹斋简谱》,“十竹斋笺样花卉最好,这种画法,今之名人就无此手腕,山水刻得也好。”


44年后,一位名叫王阶的人应用此技术刻《金刚经》扉页插图。唐代以来,中国雕版印刷几乎完全使用水墨,文图皆黑色。待到南宋,雕版印刷术已全面发展,绘制、雕印和运笔的精良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不过,这白纸黑字,终以一种冷静的姿态,察看着世间冷暖,周而复始。


1368年,明军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在凌乱的马蹄声中仓皇北去。青花绽放的时代,雕版印刷术却也取得质的发展,从黑白转而到朱、墨两色。在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里,宗教信仰的广泛程度似乎显得更明显,每一个人都在木版刻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虔诚。


可山河永济,天下却一直在更替,刻经的历程只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过程,唐宋之后到元明,又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从原来的单色到双色,到了明代十竹斋的时候,单色就发展到彩色。在朱姓天下,文人画得到了最多的亲睐,木版刻画在这时候进入鼎盛时期。甚至有人感慨无论现在的印刷扫描的技术有多高级,都无法超越明朝顶峰时期的一些印刷品。


这个顶峰莫不归功于一个叫胡正言的徽州人。他曾官至武英殿中书舍人,从流传的一张画像上看,身穿明代官服的他面容清癯、气质俊雅。他被同代人赞为,“清姿博学,尤擅众巧,且研综六书,摹躏钟鼎石鼓,旁及诸家。于是篆隶真行,一时独步,而兼好绘事”。


目前所见的《十竹斋简谱》,采用传统雕版套印、拱花等工艺,技艺精湛。


明末收藏家、金石学家钱应金为胡正言的《印存初集》作序时也评价说:“先生善隶书,旁及翎毛、竹石、兰卉、靡不博极,其致而以篆学专门,无怪其谱传博雅简精工也。”


胡正言辞官后筑室南京鸡笼山侧,屋前植翠竹十余竿,据上元李克恭记述:“尝种筠十余杆于檐间,昕夕博古,对此自娱,因以十竹名斋。”他的斋中藏有“博古异书,名花奇石”,与当时诗人画家如吴彬、文震亨、杨文骢、米万钟、高阳等人交往频繁。


在当时,胡正言作为总领,率领他的工匠们,无意中成就了世界最早的印刷出版集团。十竹斋成为他的“隐阁”,更是他精研雕刻印刷的作坊,他发明了饾版、拱花技术,达到印刷美学高峰。1627年,胡正言以饾版术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和成书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熔雕印技艺一炉,充分显示了明末彩色套印的艺术成就,堪称中国版画史和印刷史的丰碑。后人在总结十竹斋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时,将原因归于画家与刻印工人的密切合作。


只不过,这份荣誉消逝得过于迅猛,传统木版水印终究逃不过机械化的改革而进入一蹶不振。直到20世纪30年代,鲁迅和郑振铎共同出资,发起了重刻辑印《十竹斋笺谱》等典籍的行动,并邀请荣宝斋的师傅用饾版、拱花等技术原件仿制。


鲁迅在1934年8月致郑振铎的信中说:“十竹斋笺样花卉最好,这种画法,今之名人就无此手腕,山水刻得也好。”又致信说:“清朝已少有此种套版佳书,将来怕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无论如何,总可以复活一部旧书也。”


画非画


十竹斋是个奇怪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中山北路,常会有不明就里的行人闯进来,探头探脑地研究一番后,试探着问,画廊?


这里的确挂满了画,近代的当代的,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吴昌硕的《牡丹》等,皆是名家手笔气魄非凡。魏立中正和助手配合着,把一张张一米多长的画挂到墙上。他说刚刚挂上去的那些画,其实严格来说有点勉强,因为它们都是复制品、印刷品,都是木版水印的功劳。



准确地说,木版水印是现代人的一种通俗叫法,专业学名是“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在继承了明代胡正言发明的饾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


昆明的荣宝斋与上海的朵云轩是业内出名的两家木版水印工坊。十竹斋是目前杭州唯一一家木版水印印刷工坊。历史上这座城市最多的时候,有二三十家这样的印刷机构,聚集在如今河坊街的位置,可是后来一家家都关门了。



这是一项很神奇的技术,坊间流传一个段子,说有人曾将《雁荡山花》真迹与采用木版水印方式复制的《雁荡山花》作品摆在一起,让作者潘天寿辨认真伪,不料,潘天寿却把那张复制的作品当成了自己的真迹。他的理由是,复制的作品看上去颜色更鲜艳。


这样的段子还有一些。主角都是齐白石之类的大家。代代流传,也就增加了木版水印的神秘性。

 


倘若你到现场看,也很难相信这是一些“印刷品”。叶圣陶这样评价过木版水印:“它根据原画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用和原作一样的颜色和笔晕,在和原作一样的宣纸上来印,因而能够适应中国水墨画的特点,能够逼真地再现原作的真实面貌和它丰富而变化万千的笔墨意趣。”


的确,不论采用什么先进技术,也不管用什么纸,只要是用油墨代替国画颜料,就只能是薄薄的一层油墨浮在纸的表面,不可能有木版水印画的厚度、水感和层次。


这一点,决定了木版水印在今时今日依然在生活中有续存的意义。



《十竹斋笺谱》中的饾版木板局部


复兴梦


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去昆明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学习后,回到杭州成立了国内专业院校中最早的水印木刻工作室,后成立水印工厂。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水印厂更名为西湖艺苑,之后艺苑渐渐名存实亡。木版水印技艺在杭州面临失传。


此时,魏立中在美院学习时遇到了陈品超。后者是上世纪50年代杭州有名的木版水印大师,人称“陈一刀”。魏立中天天和陈品超在一起,耳濡目染,对木版水印发生了兴趣。陈品超觉得他天分不错,也确实想做木版水印,就开始教他一些木版水印的技术。


木板水印的每一个工序全凭手工功夫。


木版水印的每一个工序都全凭手上功夫,所有技艺传承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代口传身授。即便魏立中是在学校里学习,也依然有陈品超的言传身教。学勾描天天练习线条笔力,学刻版的手上要磨出老茧,学水印得先从一年的“提刷吊耙”基本功练起——左手手腕提刷吊耙水平转动,每天要刷几百张小画片。


魏立中当年常做一件事,是磨刀。


魏立中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桌前,体悟着描绘一方小小世界带来的抚慰。


他展示了雕刻用的刀具,摊开来摆放整齐,一数,居然有数十把。这些刀具大小不一,功能上也各有区别,比如圆口刀适合雕刻大型的纹路,而平口刀,则在细微处显功力。


他使用的很多刀具,都是陈品超亲自制作并传给他的。这有强烈的武侠世界中门派传承的意味。譬如倚天剑自郭襄创立峨眉派始就由峨眉掌门保管,老掌门会在新一任掌门上位后,将倚天剑传给她,以此代代相传,剑在人在。


魏立中在雕刻《富春山居图》。


魏立中最感慨的还有分版。因为一种颜色就需要一块版,一些简单的画还好,遇上大型的复杂的画,几十种颜色是很常见的情况。而且颜色的区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可以轻易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很多时候国画用的是渐变色,如何用一种颜色盖住另一种颜色。“里面都是学问。”


学到一定阶段,魏立中发现没人真正在做木版水印。真正投入这一行,其实非常辛苦。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都要照常工作。在湿冷到骨头里的江南冬天,雕版时手都不能抖。心要定,一刀下去就是一条线,刻错一条就是废了一块版,哪怕是到了最后一条线都要重新再来。


小小的办工桌,承载着的却是匠人一辈子的光阴。


他打算全心做木版水印时,很多人都反对。传统印刷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低效率的印刷方式如何跟得上现代工业的步伐。他决定复兴十竹斋。


已经完成印刷的《金刚经》木板。


技在心


在十竹斋,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是《金刚经》的扉页插图,它是中国最早使用木版水印技术复制的作品,仅为笔记本大小的尺寸。魏立中介绍说,当时的木版水印技术并不完善,只能复制诸如信笺之类的物品,如果尺寸再大一点,就会比较困难,不过现在,木版水印技术已经能够复制很大的作品了。


随着技术的成熟,随之带来的是各种工艺上的讲究。一件上好的木版水印作品,甚至还讲究操作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环境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对作品的复制效果产生影响。”


首先对于要水印的画就有讲究,也不是随便什么画都值得雕版。这个就考验匠人的审美眼光。勾描要求纤毫必见,把画面深浅浓淡的层次和笔情墨趣如实反映出来,工笔画最精微的地方都要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国宝级的原作,不可能借出来,就需要用照相机拍下来,制作成原作大小,再进行勾描。


魏立中就为此专程去了故宫博物院,借看了韩滉的《五牛图》。

 

开版:金刚经雕版


他说,完成一件好的木版水印作品,一块木版只能使用两百次左右。“木版雕刻好的时候,纹路是比较尖锐的,这样把宣纸铺在木板上印刷出来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木版水印对操作者的手艺要求很高,但作为一门手工艺术,缺点当然存在。魏立中对此很坦白。他走到一幅书法作品前,指着笔触末端的留白说:“木版水印复制出来的书法作品,会有一些颗粒状的,比较明显的留白,看上去有些生硬,而原作的留白,则显得自然很多。”


这种细节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对木版雕刻的精细化来使之不明显化,甚至几乎无法辨别,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因为木板是硬的,而毛笔是软的。”


他希望做最优秀最奢侈的印刷品。因为觉得木版水印流传到今天,如果不能再呈现最好的东西,这一门技艺也就会成为《考工记》中失传的众多工种,更别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之类考究的匠艺了。


关乎艺术的东西与现代工业总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区别于“热爱工作”、“能吃苦”之类现代工业化的选人标准,艺术的传承更看重一个人的灵性与感悟,比如这个人的艺术修养、美学功底。


木板水印“复刻”的中国名画

 


木版水印工艺流程


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和刻、剃、掸、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笔、刀、刷子、靶子、国画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木版水印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在原作可望不可即的情况下,让作品展现原作的笔墨韵味和“画性”。



分版

  分版是木版水印的第一道工序,根据木版水印的特点需要,将复杂的画面分解开来,再将把画面上的一个个局部移植到很薄的雁皮纸上,此道工序是作品省工还是费工、复制效果成败的关键。



勾描

  勾描的程度是用薄而半透明的雁皮纸覆在稿子上,分别勾描画面上的点、线、皴、染等笔触,以作雕版所需的底稿。木版水印的勾描须忠实原作,同时又要预知刻、印效果,与一般的临摹不同。



选版上样

  选版就是根据画样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版材,一般选择梨木。版材挑选好后,要在版子上注明版样的号码或标记,之后对版子进行细致的加工。然后将之前勾描好的样本黏贴到版子上,待纸接近干涸,再将版样的纸搓掉一些,墨迹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雕刻

  在完成校审版样,雕版艺人对所要雕刻的版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雕刻艺术极为复杂,是木版水印中的关键环节。工匠以刀代笔来表现原画的用笔,借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着色

  木版水印的用色,基本上都是传统绘画所用的颜色,不过在印制古典绢本人物画的作品时,需要耐心调兑才能找出最接近的颜色。



印刷

  印刷复制是指以备好的版面、颜色,依次将原画移植到印纸或印绢上的一种复杂的操作过程。由于印刷的材料不同,幅面大小也不一样,画面新旧也有所不同,采取不同的印制方法。印刷过程中,对环境要求高,纸张须保持一定的潮湿度。每版大致可印200张。



免责声明:


昆明广告公司资讯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70074417@qq.com。
 
 
更多>同类知识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