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企去哪儿不太重要!
自2013年,企业搬离一线城市的相关环保文件施行后,印刷企业不断在经济圈中心向外围退居,很多媒体追风发表印企的求生之地等文章,以为企业主“排忧解难”之心尤为恳切,在小编看来,印企的唯一求生之路在于“自救”,此“自救”便是勒紧“环保”的裤腰带。
自巴黎气候大会之后,地方环境治理列为政府首要目标,印刷企业的VOS废气排放等环保不达标问题也成为“行业洗牌”的触发点。所以对于印企来说,搬迁企业导致“生意链”断裂还不是穷途末路,而“节能减排”才是真正的“免死金牌”。
就业危机感
2016年11月17日,第三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透露:富士康部分工厂已经实现“关灯生产”(机器人生产),这将意味着,中国最大的代工厂将要全面进入机械化生产,但未来富士康的60万员工何去何从,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
其实,早在2016年年初,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已经投入生产,众多企业纷纷试水“机器换人”,转型成“无人工厂”、“智能工厂”。以前整个工厂需要650个工人,现在生产相同的东西,只需60人,意味着“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生产效率扶摇直上,另一方面,近600印刷工人失业也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失业潮来袭
2015年我国各类印刷企业10.4万家,较2014年较少1514家,从业人员从339.4万人减少到317.6万人,而全国共有规模以上的重点印刷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达3247家,比2014年增加123家。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差的死掉了,好的变多了。未来中小型印企倒闭不断,资本优化的大企业为固化资产,必然会追求转型,那么能推动企业更高更强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技术,削减成本,“机器换人”的革命在所难免。
北人集团董事长张培武曾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八届二次理事会上发表演讲,讲述了智能印刷工厂的成功案例,一个年产值2亿人民币的包装印刷厂,现有员工300人,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成本下降35%,人工减少40%,生产能力提升30%,如此可怕的数据怎会让印企主不对此垂涎欲滴?
据小编考察,南方印刷企业会形成区域聚集(小型企业除外),首先领起这场“智能工厂”的热潮,然后会在全国各地大型印企开花,届时会有大批印刷工人面临下岗问题。
300万印刷人会在未来几年,工种人数逐渐递减,未来不只是印刷行业,整个制造业都会进入”员工清退“的局面,下岗员工则会衍生工人协会之类的组织,完成对“下岗员工”的过渡阶段。当然,这也算是小编最美好、最妥当的一点畅想,但印刷人伴随着企业倒闭或企业转型而大量下岗、清退必会成为社会现象。
300万印刷工何去何从?
遍观亚洲地区,中国已经失去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优势,制造大国的人力需求中心已经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国家指定中国制造2025方针政策,其在印刷行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国情根基更是对小作坊人工生产的解放,印刷职工会不会像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5000万农民一样丢掉工作?值得思考。所以不久将来,下岗印刷职工该向何处安身落命才应该是印刷大家庭更应该关切的问题?
政策下行,经济上行,政府领导企业向前,但企业不能领导员工向前,企业主只能减负自身压力,历史发展车轮只能碾压那些奉献、坚守流水线的印刷工人。所以,此处安身之思考送与从事印刷行业的职工,望各位向企业发展方向看齐,毕竟市场竞争在淘汰一个企业的时候,也意味着淘汰了这个企业的员工,”一技之长”在未来印刷行业中会很难被满足,言而总之,诸君应常怀“求变”之心,做吃“技”空绝非良策。
免责声明:
昆明广告公司资讯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700744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