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买来以后,实木牌匾工厂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使用材料,包括开料、配料、补料等,这些工序介于牌匾设计图纸完成和牌匾开榫、组装、打磨之前。有经验的工厂会特别注重材料使用与搭配,并在操作中形成一套“规范”,做到木料的充分使用。相反,木料拿来就用、缺乏规划的工厂,往往会剩下许多短料,耗费更多的木头。
在实木牌匾工厂,每一锯锯下去的,就可能是成千上万的成本。经验丰富的下料师傅,并不仅仅是干的年头长,而是能够在减少用料失误的前提下,让“木尽其材”,充分利用好每一块木头。一些优秀的下料师傅几乎对每一根木头了如指掌,知道从哪儿下锯、怎样选料,还对每一款牌匾的设计、结构、工艺都有深入研究。在头脑中,他们有一个熟悉的“框架”,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为了减少用料失误,负责下料的师傅,应该提前明确了解牌匾的用材特点,包括款式、结构、造型上对木料有何要求等,之后再去有目的地锯料、选料。 选料配料 通常情况下,用料环节从木头买回来,在工厂卸车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步就是将木头分好类。分类时,当然要根据木头的种类、新料与老料情况,但还要参照木头的长度、直径,大小以及优劣情况。其好处是,选料时能够十分快捷地找到所需尺寸的木头,而不至于费事儿。其次,开料的尺寸,如厚薄、长短、宽窄,都是根据家具设计图纸来定的,所以要尽早研究图纸。开料师傅除了掌握机器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长料不能锯短的,宽料不能锯窄的”。也就是说,非特殊情况下,开料只从木头的厚度上锯切。在一些要求严格的工厂,长料锯短用,宽料锯窄用,属于非常严重的失误。开料还有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一根木头锯成板材以后,要恢复到木头原来的层次叠放、打包,不能乱了顺序。特别是顶箱柜门板、桌案椅面板用料时,讲究独板或者同一根木头拼的板,要求颜色、花纹一致,开料后的板材就必须原样叠放。再次,选料也要有顺序、有主次。在将板材拿来画线、锯切、刨削处理之前,要依照家具设计图纸,从好料下到次料,从长料下到短料,从宽料下到窄料。在保证牌匾所需的材质、长度、宽度之后,最后来搭配短料、窄料、次料。例如,一款大红酸枝的实木牌匾,靠头、靠板、面子板、扶手板,选料时必须是首先考虑的,其次再考虑腿脚、束腰、各种短枨等。
俗话说,“短铁匠,长木匠”。料配好了以后,画线、锯切、刨削,都要尽量留足了料,宁可长,不可短,充分利用板材。如果不得不截短或者裁窄,就要考虑好剩下那部分怎么用、用在哪儿。如长度30厘米左右的该怎么截,或者宽度2厘米左右的该如何用,等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边角料才能不被浪费掉。这样看来,为一款牌匾选料,并不是所有部件用材都准备好了以后再加工,而是将主要部分的料配好以后,剩下的再做补充。选料做到了主次分明,先后有序,就能“木尽其材”了。一旦家具生产中出现了失误,或者小料不够用了,再从分好类的木头堆里寻找、补料,工作量也不是很大。总之,在使用材料环节中,从木头分类,到开料、选料、补料,有一个“规范”的操作,不仅减少了失误、返工、费料现象,关键是能做出好牌匾来。 开料在实木牌匾行业,用于开料的带锯,锯路通常是2.5毫米,而目前更精细的锯路只有1.5毫米。精度虽然只提高1毫米,省下的料却不是个小数目。由于做实木牌匾不得不把厚、粗的圆木破成方料,再把方料破成板材,红木锯切中的材料损耗不可避免。而带锯或圆锯锯片的厚度、锯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红木的出材率。比如说,厚度为200毫米的一根方料,要开成20块板。理想状态下,按锯切20次计算,锯路2.5毫米,厚度损失为50毫米,即最终板材有效厚度为150毫米、出材率为75%;如果锯路精确到1.5毫米,厚度损失就只有30毫米,即最终板材有效厚度为170毫米、出材率为85%。两者相比,锯路精度提高1毫米,出材率提高了10%。提高10%的出材率,在材料稀缺、价格昂贵的实木牌匾行业,则意味着节约相当大的一笔钱。拿大果紫檀来讲,一吨暂按2.8万元计算,10%等于节约2800元,100吨木材开下来,就能节约28万元;再拿20万左右一吨的交趾黄檀来讲,10%等于节约2万元,100吨开下来,就能节约200万元。如此算来,对于更为高端、价格更贵的老料、好料来讲,锯路精度提高1毫米的价值,就更不可思议了。事实上,这1毫米的意义和价值还远不止这些。
锯路精度的提高,使得锯切下来的板材表面更为平整、光滑、细腻,只需用细砂纸打磨,就能直接用来制造实木牌匾,从而又省下了刨削的木材损耗(通常刨削厚度在0.3-0.5毫米)。这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进一步将出材率提高了1%-2%。总之,实木牌匾企业千万不能小瞧了锯路精度提高的这1毫米,一年下来,它为老板们省下的买木头钱,可以买上一套豪华别墅了!